在鄭州市三院惠濟院區隔離病房,骨醫支援戰“疫”的隊伍沖鋒一線,身穿鎧甲的她們卻用內心的愛去溫暖守護的患者。
下肢骨科Ⅰ 李紅霞讓隔離病房中感受中醫文化
支援隊伍由下肢骨科Ⅰ護理負責人李紅霞帶隊,出發前她考慮到隔離病房的病人可能會存在存在焦慮、失眠、肝火旺的癥狀,便準備了耳穴貼壓的等治療物品,沒想到一到那兒,就派上了用場。
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,穿梭在病區里,為患者進行耳穴貼壓、手法推拿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,每次結束后汗水浸透衣背,但是收獲患者好評時,她覺得再累也值得。
為了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增強對抗“新冠”的抵抗力,她還把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帶到了隔離病房,八段錦加上靜心安神的音樂在隔離病房回蕩,使患者瞬間心情舒暢。
下肢骨科Ⅰ 曹倩用媽媽般的愛去感化那個淘氣男孩
面對疫情,剛做完甲狀腺手術的曹倩,尚需要長期服藥,聽說要前往社區為社區居民采集核酸,她第一個向護士長請戰。全員核酸采集,時間緊、任務重,有時甚至通宵,但無論多晚,她從來沒有說過苦和累。
8月17日,她聽說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惠濟院區需要支援護理人員時,她毅然選擇了最需要的地方。在惠濟院區,她被分到結核病區,盡快熟悉了科室的病人后,發現15床是一位年僅9歲的小男孩。剛開始小男孩是對護士是充滿敵意的,因為他想念爸爸媽媽,總是一個人孤獨地坐在窗邊,曹倩每每看到這一幕就想起了自己的兒子,心中的心疼和母愛油然升起。
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,她用那份本能的母愛接近他、陪他玩樂、陪他折紙鶴……慢慢的,她觸動了小男孩內心最柔軟的地方,小男孩開始配合治療了,也開始愛笑了。
脊柱骨科III 呂渺為了照顧好患者絞盡腦汁
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,哪有什么白衣天使,只不過她們學著前輩的樣子、迎難而上。
別看呂眇外表瘦瘦弱弱的樣子,可在隔離病房里,干起工作來卻是一絲不茍、當仁不讓。
在隔離病房,需要定時記錄患者的病情,但由于防護服沒有口袋,不是很方便。有一天呂渺靈機一動,用換藥包的外包布做了個小挎包,既輕便又實用的小挎包,是她源于對患者負責、對工作負責的小創新,隨后大家都一一效仿,帶藍色小包的“大白”們,成了隔離病房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下肢骨科Ⅰ 李素華舍小家、顧大家的共產黨員
不管是采核酸,還是隔離病房,總是能看到她忙碌堅韌的身影。她是有兩個孩子的媽媽,在父母的支持和老公的鼓勵下,她奮不顧身投身于支援前線的隊伍。
在隔離病房,前線的奉獻、防護服的悶熱、晝夜不停的工作,都未曾讓她動搖過,她說:“作為一名護士,一名共產黨員,我們有責任、有義務,舍小家、為大家,鄭州需要我們,河南需要我們!”
頸肩腰腿痛科Ⅰ 徐平暈倒戰役一線,醒來后繼續奮戰
有一天徐平早班,身著防護服的她,由于當天工作量較大,又一直來回穿梭病房之間。很快,汗水打濕了她的衣服,她感到胸悶、呼吸困難、心跳加速……就這樣,徐平突然暈倒了。
等她醒來時,已經躺在搶救室中,面對大家的關心,她不好意思了,覺得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、給同事們添麻煩了。稍微休息了一會兒,她便執意要起來工作,在大家的勸告中,她還是繼續把當天手頭沒做完的工作堅持做完了。她何嘗不是父母的孩子,是愛人心頭最深的牽掛,是兒女依靠的那棵大樹,但她卻用小小的身軀用大愛書寫著最感人的事跡。